艺研新见|工业题材京味电视剧的有益探索——电视剧《铁马豪情的日子》作品研讨会在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举办
活动现场
日前,45集年代史诗剧《铁马豪情的日子》圆满收官。该剧以北京西南千年古镇长辛店为切口,展现了以铁路为代表的中国民族工业的百年奋斗历程,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可歌可泣的人物形象,弘扬了中国民族工业精雕细琢、执着专一、自强不息的&濒诲辩耻辞;工匠精神&谤诲辩耻辞;。该剧在策划和创作阶段得到了北京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并入选国家广电总局2018-2022百部重点电视剧选题片单,是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扶持作品,在北京卫视与爱奇艺平台同步播出后,收获不俗的收视率和观众口碑。
观看电视剧《铁马豪情的日子》宣传片
8月29日,电视剧《铁马豪情的日子》作品研讨会在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举办。此次研讨会由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主办,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联合承办。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党组成员、副主席张良学,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级领导陈煜,北京视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贾忠华,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电视剧处叁级调研员赫义英,北京市委宣传部影视处四级调研员章颖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北京评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赖洪波主持。
中国评协副主席张德祥,北京评协视听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研究员高小立,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陈友军,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顾亚奇,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研究员孙萌,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杨乘虎,北京评协理事、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卢蓉,北京评协理事、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基础部主任、教授赵晖,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戴潍娜参加会议并发言。与会专家围绕该剧的题材立意、人物塑造、艺术特色、美学表达等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交流,重点分析了该剧在京味题材创作领域的开拓性意义和创新性亮点,探讨进一步总结创作经验,推出更多优秀的北京题材影视作品。
质量为王,多方合作推出高品质京味题材电视作品
电视剧《铁马豪情的日子》是由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策划、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参与推动和扶持、北京电视台和爱奇艺平台同步播出的大视听文艺项目。该剧由北京视协副主席果靖霖担任艺术监制,制片人、多位主演等主创团队成员均为北京视协优秀会员。该剧的成功播出是行业主管部门、主创团队、播出平台、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和北京视协等多方通力合作的结果。
研讨会上,果靖霖、该剧总制片人孙倩、制片人关小红、作曲程矛、&濒诲辩耻辞;王卢桥&谤诲辩耻辞;扮演者毕彦君、&濒诲辩耻辞;乔大花&谤诲辩耻辞;扮演者徐洁儿等主创团队成员从不同角度介绍了该剧的创作情况。
电视剧《铁马豪情的日子》总制片人孙倩
孙倩指出,长辛店被誉为&濒诲辩耻辞;北方的红星&谤诲辩耻辞;,在丰台区提出挖掘长辛店历史文化内涵、组织创作影视剧的构想下,在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的推动和支持下,2016年该创作项目正式启动,期间进行了近4年的剧本筹备。该剧秉承着扎根北京、讲好北京故事的创作宗旨,以长辛店为代表展现了民族重工业百年发展历程,是一部具有浓郁北京特色的史诗大剧。
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电视剧《铁马豪情的日子》艺术总监、剧中&濒诲辩耻辞;邓长同&谤诲辩耻辞;角色扮演者果靖霖
果靖霖介绍,前期创作团队赴长辛店地区进行了大量的采风调研,深入了解了那个年代工人真实的生活状况。如何平衡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是创作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主创团队把握两个宗旨:一是要写出中国人、北京人乐观、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二是&濒诲辩耻辞;唯质量独尊&谤诲辩耻辞;,要真正制作一部不要流量要质量的戏,要通过演员的精湛演技呈现一场&濒诲辩耻辞;表演的盛宴&谤诲辩耻辞;。
电视剧《铁马豪情的日子》作曲程矛
程矛分享了该剧音乐创作思路。他指出,片头曲选取了京剧和京韵大鼓的元素,同时为符合现代人欣赏习惯,结合了交响乐以及叁弦、竹笛、京胡等民族乐器,并依据整个故事结构来设计音乐的起承转合。片尾曲以工人号子为出发点,再加入鼓,表现铁路工人的革命斗志,最后以音乐《东方红》为结尾,代表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形成音乐与剧情之 之间的呼应与配合。
电视剧《铁马豪情的日子》中&濒诲辩耻辞;王卢桥&谤诲辩耻辞;角色扮演者毕彦君
电视剧《铁马豪情的日子》中&濒诲辩耻辞;乔大花&谤诲辩耻辞;角色扮演者徐洁儿
毕彦君表示,&濒诲辩耻辞;《铁马豪情的日子》存在一种内在的力量,对于演员也是巨大的鼓舞,我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样好的北京题材的故事。&谤诲辩耻辞;徐洁儿也表示,一方面为有这样优秀的剧作感到雀跃、开心,另一方面对于中国人来讲了解这段历史是十分有意义的。
北京电视台影视剧中心宣传科副科长张蕾、爱奇艺影视节目规划中心主任张若聃从播出平台的角度,介绍了该剧的收视表现以及观众反馈。
北京电视台影视剧中心宣传科副科长张蕾
张蕾介绍,根据索福瑞数据,该剧35城收视率为1.13,北京地区收视率为3.03。中国视听大数据系统显示,该剧在35城全时段省级卫视中收视率排名第二。这些数据证明,这部剧虽然有浓重的地域特点,但是它打破了地域的圈层,收获了全国观众的点赞。观众们称赞&濒诲辩耻辞;这部剧的视角很好,看过很多偏历史向的剧,很少有从小人物展开百年历史的,很有沉浸感。&谤诲辩耻辞;
爱奇艺影视节目规划中心主任张若聃
张若聃表示,该剧全景式地讲述工人运动,将目光投射到工人革命者身上,具有深切的人文情怀、浓郁的京味和烟火气,是京产剧的优秀代表。该剧位于爱奇艺革命战争类电视剧榜第二名,收视表现不俗,也受到广大观众的肯定。很多观众提到,&濒诲辩耻辞;这部剧有历史剧的灵魂&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看了又看&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在看剧的过程中回望历史脉络,感受到了工人的力量&谤诲辩耻辞;。
立意宏大,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与伟大的工匠精神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
张德祥指出,该剧是一部大剧。一是题材和立意很有价值,该剧以长辛店机车厂的故事为载体,讲述了百年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艰难进程;二是该剧富有浓郁的京味儿,充分依托北京本土深厚的文化底蕴,人物形象塑造展现了北京人乐观的生活态度,作曲中融入的京胡、叁弦等京味元素,也突出体现了北京味道;叁是剧中人物道路的选择对今天的观众仍然有启发意义,近现代以来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事情就是救中华之 之道,这也正是我们党成功的关键。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杨乘虎
杨乘虎认为,这部剧有两大特点。一是在题材上极大地拓宽了京味电视剧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内涵,将宏阔的历史图景放在了长辛店所代表的中国铁路交通的工业文化中,展现了工人阶级从劳工到工人的身份确认和转型过程中的苦难史和创业史,并在人物塑造中展现出京味文化与红色文化相迭加的丰富性,从而赋予了这部剧在叙事层面的高度和宽度;二是该剧将民族重工业的发展史和工人命运的抗争史迭加起来,不仅展现出工人阶级的大国工匠精神,更将工匠精神与国家发展相结合,展现出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难历程。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顾亚奇
顾亚奇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该剧的思想内涵进行了叁个方面的深刻剖析。一是该剧在创作上体现出较为鲜明的&濒诲辩耻辞;两个结合&谤诲辩耻辞;的意识,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剧中革命者的心路历程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二是该剧通过民族工业的发展历史,也体现出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五个突出特性;叁是该剧以小人物大时代的视角,充分体现了&濒诲辩耻辞;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谤诲辩耻辞;的道理。
探索新京味,塑造新的典型人物形象
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陈友军
陈友军认为,电视剧《铁马豪情的日子》是&濒诲辩耻辞;新京味&谤诲辩耻辞;电视剧探索的一部力作。京味电视剧是一个因时代变化内涵不断丰富的美学范畴,该剧突破了传统的市民趣味,赋予京味更多人民性的时代内涵。该剧选择了具有较大挑战性的工业题材,将中国工业史、革命史以及普通百姓的生活史结合起来塑造人物,显示出京味现代性的一种探寻。另外,以工厂作为主要叙事空间、以工人作为京味人物形象建构起来的叙事模式是该剧的一个创新之 之处。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研究员孙萌
孙萌就该剧的史诗品格、空间诗学及叙事特点分享观剧体会。她认为,史诗品格方面,该剧视角独特,以小见大,具有揭示大时代历史与独立个人史之 之间矛盾和关系的史诗品格;空间诗学方面,该剧依托工厂车间、铁路、车站等实体展开叙事,为京味元素提供了丰富的展示空间;叙事特点方面,该剧家国同构的叙事方式、首尾呼应的叙事结构、记录性穿插的情节讲述、人性和细节的挖掘以及世界性情怀的叙事都是比较突出的亮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诗人、学者戴潍娜
戴潍娜认为,剧中的&濒诲辩耻辞;闲笔&谤诲辩耻辞;巧妙结合了革命味和京派里非常重要的闲适味,民俗、戏曲、相声、俚语都暗含其中,突出了小人物在缝里的生活,并将这样的生活刻画得五味杂陈、活色生香。此外,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值得称道,比如&濒诲辩耻辞;邓长同&谤诲辩耻辞;这样的经典形象是鲁迅先生所批判的国民劣根性的集大成者,这样的形象是中国影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值得进行深入的刻画和挖掘。
创新艺术表达,为京味电视剧创作开拓更多可能
北京评协视听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研究员高小立
高小立重点分析了该剧的艺术呈现和审美追求,她总结为五个方面。一是&濒诲辩耻辞;妙&谤诲辩耻辞;开局,开篇通过龙车、辫子军、太监服等具有典型年代特点和象征意义的镜头,从社会结构、人物心理、价值取向等多个层面,营造出丰满、立体、真实的年代质感;二是不跑偏,整部剧以长辛店铁路工人革命史为叙事核心,京味始终贯穿全剧;叁是多棱镜,人物塑造方面进行多层面的人物谱系刻画;四是深入融合,即京味文化与革命题材深度融合,比如剧中的&濒诲辩耻辞;康本善&谤诲辩耻辞;既有家国民族大义,也有北京人爽快幽默、乐于助人的品行;五是巧植入,比如该剧在讲述&濒诲辩耻辞;京汉铁路大罢工&谤诲辩耻辞;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的同时,巧妙地通过&濒诲辩耻辞;康本善&谤诲辩耻辞;拜师于&濒诲辩耻辞;闵工&谤诲辩耻辞;学习机械制造等内容展现大工匠精神。
北京评协理事、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卢蓉
卢蓉认为,该剧立意宏大、旨趣高远,讲述了近半个世纪发生在长辛店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将年代视野下行业的发展和京味文化内涵交织在一起,整体显示出一种铁马豪情般的格局。该剧一方面继承了《四世同堂》《京华烟云》《大宅门》以来形成的京味题材电视剧的叙事节奏、戏曲的形制、表演的传统,另一方面又呈现了乱世危局下的众生相,对民族工业的艰难曲折进行了历史回望。同时,该剧以人立戏、以情托戏,带有强烈、浓郁的情感力量。
北京评协理事、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基础部主任、教授赵晖
赵晖认为,从中国电视剧近70年的发展历程来看,该剧填补了京味电视剧创作中工业题材的缺憾,并突破了以往工业题材中&濒诲辩耻辞;高大上&谤诲辩耻辞;工人形象的局限性,让观众感受到真实生活的质感,体现了小人物在夹缝中迸发出来的光亮,这也是小人物题材创作的一大突破。谈及观剧感受,她表示,该剧是京派电视剧万象更新的一种冒险性叙事,展现了人物复杂的情感史和中国人的心灵史。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级领导陈煜
陈煜表示,电视剧《铁马豪情的日子》是一部有创作态度、有思想厚度、有历史温度、有情感浓度的优秀作品。有叁大亮点:一是浓缩时代风云,书写年代史诗,再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起点和典范;二是深植家国情怀,描绘精神图谱,把家国大义和民族振兴的强国梦贯穿始终,有力呈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追求;叁是坚守创作初心,打造精品力作,通过大浪淘沙、数风流人物式的深入刻画,引导和启示人们对信仰产生更多有意义的当下思考。她表示,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将进一步加大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的扶持奖励力度,统筹抓好精品电视剧创作,推动首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党组成员、副主席张良学
张良学指出,近十年电视剧发展势头强劲,总结优秀作品创作的规律,无论主题多么宏大,都是从现实生活出发,都要走进生活的深处,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从而深刻地提炼生活、生动地表达生活、全景地展现生活。他强调,文联组织要立足自身的核心职能,一方面要做好人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创作生产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文艺作品。《铁马豪情的日子》为京味题材电视剧树立了标杆,接下来要深入总结吸收其创作经验,同时充分挖掘北京历史文化内涵,推动产生更多优秀的北京题材电视作品。
北京市委宣传部影视处四级调研员章颖
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贾忠华
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赖洪波主持
此次研讨会是北京文艺评论热点现象研究系列研讨之 之一。系列研讨于2017年创办,是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的文艺评论品牌。今年以来,聚焦热点文艺现象、文艺作品、文艺思潮,已围绕两岸题材舞台剧《寻味》、新时代舞剧创作的实践与探索、杂技剧的创新与发展、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创新、新北京作家群、北京舞蹈大赛等主题组织8场研讨会,来自文学、戏剧、舞蹈、杂技、电视等领域的近百名创作者、评论家参加,关注文艺动态、探究创作趋势,为首都文艺发展和文化建设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