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

文学京彩季·大家小课首期开讲 张莉解析孙犁《荷花淀》与抗战文学的魅力 

摆关闭本页闭
来源:京艺苑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8-18

  8月15日,由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主办、北京作家协会承办的&濒诲辩耻辞;文学京彩季&尘颈诲诲辞迟;大家小课&谤诲辩耻辞;第1期活动在市文联艺术工坊举行。本期活动以&濒诲辩耻辞;孙犁《荷花淀》与抗战文学的魅力&谤诲辩耻辞;为主题,邀请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张莉担任主讲嘉宾,带领现场及线上的作家、文学爱好者们重温经典,探寻抗战文学的精神内核与艺术价值。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马新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党组成员、副主席赖洪波出席活动,活动由北京作协秘书长史燕明主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马新明

  马新明在致辞中指出,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国人民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抗战胜利,这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生动写照。他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时的讲话,表示要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的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文艺作为时代精神的号角,在抗战时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老舍的《四世同堂》、杨沫的《青春之 之歌》等作品,如同黑暗中的火炬,凝聚起全民族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马新明表示,近年来,市文联深入构建大文学格局,引领广大作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了一批反映时代的精品力作。&濒诲辩耻辞;大家小课&谤诲辩耻辞;作为精心打造的文学品牌,让文学大家与爱好者面对面探讨创作奥秘,深受欢迎。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以《荷花淀》为切入点解读抗战文学,为2025年&濒诲辩耻辞;大家小课&谤诲辩耻辞;拉开了厚重而温暖的序幕。


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张莉

  《荷花淀》作为抗战文学的典范,自1945年发表以来便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张莉围绕《荷花淀》的创作历程、文学价值及孙犁先生的创作成长之 之路开始授课。

  1945年,在延安窑洞里,受白洋淀老乡讲述的雁翎队抗敌故事启发,孙犁先生用自制墨水和草纸连夜写成《荷花淀》,被赞为&濒诲辩耻辞;冀中平原水淀吹来的清凉风&谤诲辩耻辞;。她认为,《荷花淀》的独特之 之处在于将&濒诲辩耻辞;革命性&谤诲辩耻辞;与&濒诲辩耻辞;抒情性&谤诲辩耻辞;完美融合。孙犁先生以文字应和时代的呼唤,把个人情感凝聚成民族情感,他的作品表现的是万千民众的心之 之所愿。今天来解读这部作品,既是重温历史,也是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互动提问环节

  观众就&濒诲辩耻辞;人物对话的艺术性&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女性力量呈现&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作品跨越时代的内核&谤诲辩耻辞;等问题提问。张莉回应称,《荷花淀》的对话看似平淡却藏深意,包含了那个时代的含蓄表达。面对《荷花淀》没有直面战争残酷的争议,张莉认为,并非回避残酷,而是通过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传递希望。这部作品能跨越80年触动读者,核心在于对和平的呼唤、对人情人性的书写,以及对美好的向往。

  史燕明介绍,“文学京彩季·大家小课”已走过三年历程,累计邀请刘庆邦、李敬泽、孙甘露等37位文坛名家授课,超2000人次现场参与,线上直播观看量突破百万,成为北京作协最具人气的品牌活动。2025年“大家小课”全新升级,增设“文学 ”模块,打破文体边界,让文学与音乐、影视、非遗等领域碰撞火花。首次引入“翻译”与“网络文学”模块,将持续邀请文坛大咖登台分享,延续“小课不小、大家可亲”的理念。


 


 

CopyRight © 2008~2013 版权所有北京作家协会
地址:北京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E-mail:bjzx@vip.163.com 京ICP备09025795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器 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