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艺术工坊|2024北京文学:文脉流芳 时代回响

摆关闭本页闭 来源:文艺报1949      发布时间:2025-02-25

 

文脉流芳 时代回响——2024北京文学发展综述

文/李林荣

 

  2024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加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以东风骀荡、春潮奔涌之 之势在华夏大地全面展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愈益成为北京文学发展的坚定遵循和路线指引。北京的广大文学工作者在充满希望的新时代文艺田野上,深耕力作,奋发向前,面向人民群众、面向全国和世界,奉献了一批极具中国品格、首都气派的新作品、新成果。

 

小说创作领域气象一新

 


《花灯调》,刘庆邦着,作家出版社,2024年1月

  2024年北京重要文学期刊全年共刊发长篇小说近50部、中短篇小说逾300篇。长篇小说方面,格非的《登春台》采用多声部变奏结构,以四个人物的命运流转折射四十年来家国变迁。薛燕平的《北平无恙》讲述上世纪20年代末京城名医一家故事,京味盎然。刘庆邦的《花灯调》选取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村民脱贫攻坚的题材,细腻刻画了新时代乡村巨变。邱华栋的《空城纪》采用&濒诲辩耻辞;石榴籽结构&谤诲辩耻辞;,生动再现六座西域古城的兴衰沉浮。辽京的《白露春分》以传统家庭叁代女性的人生际遇,揭示了女性的独立与坚韧。石一枫的《一日顶流》聚焦网络流量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困境,饱含现实关怀。王树增的《天着春秋》书写春秋时代重大战役,描绘战争与和平、英雄与百姓。各地作家在北京出版的长篇佳作,如张楚的《云落》、李修文的《猛虎下山》等都将地方经验升华成了带有普遍寓意的时代镜像。

  中短篇小说方面,知名作家笔耕不辍。王蒙的《蔷薇蔷薇处处开》追忆往昔,再现新时期文坛的热烈氛围与人物风采;徐小斌的《芭提雅》以中泰合拍电影的过程剖析影视行业众生相;宁肯的《城与年》对半世纪前北京南城市井生活的扇屏式叙述揭示人心的荒寒和热望;凸凹的短篇小说集《京西故事集》描绘京西的历史、风情、传奇和时代嬗变;陈集益的《出燕郊》讲述北漂子女扛着压力、迎接挑战,在家庭变故中坚韧成长的故事;方言的《迭山》通过京郊迭山行当师徒二人的一段纠葛,向不绝如缕的传统技艺和匠人精神深致敬意。

  新北京作家群亮相一年来,承续京味文学,同频时代热点,成为文坛瞩目的闪亮风景。孙睿的《四轮学区房》、常小琥的《中间人》、许莎莎的《副教授的病》、西元的《大校、上尉和列兵》、孟小书的《终极范特西》、杜梨的《叁昧真火》、蒋在的《11号病房》等,为新北京作家群增添了新成果。

 

少儿题材等类型创作活跃

 


《我的名字叫阿吨》,周晓枫着,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4年2月

  2024年北京儿童文学园地几代作家并肩耕耘。张之 之路的《姥爷有个百草园》以华家兄妹视角细述中草药功效、传说和现代化种植。徐贵祥的《老街书楼》形象描绘童年阅读和阅读童年对于个人和民族的可贵意义。周晓枫的《我的名字叫啊吨》将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形象引入人与动物和平相处的童话世界。杨鹏的《我是美猴王》从传统西游题材生发奇想,编织妙趣横生的校园版孙悟空故事。张国龙的《山月当归》述说新世纪初年农家子弟成长历程。周敏的《胡同也有小时候》从孩子视角讲述胡同里的童年生活。翌平的《雨燕飞起》沿北京中轴线描摹自然与人文音乐般的静谧和谐。葛竞的《宇宙的梦想》铺开航天工作者子弟成长画卷。

  类型小说方面,马伯庸的《食南之 之徒》从历史缝隙中衍生故事巧思。沉星星的《边水往事》和风舞残云的《寻案密码》改编为爆款网剧。此外,北京科幻文学创作继续引领全国。

 

散文非虚构传颂时代强音

 


《北京文学》杂志2024年总目

  北京地区主要文学刊物全年发表散文作品200余篇,发表报告文学和非虚构纪实类作品700余篇。其中,纪实文学杂志《北京纪事》刊出散文和非虚构作品400余篇。黄永顺的《儿时&濒诲辩耻辞;猫冬&谤诲辩耻辞;》、李欣的《东长安街6号往事》、周晓华的《北京中轴线访梅宅》、李娟娟的《德胜门之 之700年沧桑》、宝顺的《八九十年代电影里的北京脚步》、金鉴的《题签中的深情》、姜思琪的《尘寺丁香》、曹磊的《漂在青塔村》皆为情思质朴的耐读之 之作。

  彭程的《小区记》、李竞的《那座城》以个体体验展开城市书写。梁鸿鹰的《永远的魔咒》《无穷的彼处》、李青松的《在车八岭的森林里》《兵团新农人》、梁衡的散文集《重阳》、韩小蕙的《柔软的金丝猴》、贾志红的《天鹅》等结合自然观察与社会阅历,表达生态和谐期许。


《北京纪事》2024年第8期&濒诲辩耻辞;北京中轴线&谤诲辩耻辞;专辑

  2024年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兴安的《说吧,北京》将中轴线景观与历史,融入他与北京“共成长”的经历。《北京纪事》2024年第8期&濒诲辩耻辞;北京中轴线&谤诲辩耻辞;专辑刊发近20篇对于北京中轴线前世今生、沿线建筑与民俗文化的佳作。适逢中法建交60周年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北京文学》连载朱晓军讲述温州华侨故事的长篇报告文学《巴黎有片榕树林》和张翎的系列纪实《非洲散记》。

 

诗坛传统与新潮交织汇流

 

  2024年北京诗坛接续艺术传统,扩展表现疆界。臧棣的《以红嘴鹰为例》用&濒诲辩耻辞;岩石&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红嘴鹰&谤诲辩耻辞;意象隐喻人类社会的秩序僵局。华清的《在夜盲中忽然诞生》反写&濒诲辩耻辞;夜盲&谤诲辩耻辞;情境,寄托对传统和现代性的感悟。北乔的《你好,北京》描摹北京名胜的诗意底蕴。于力的《北京雨燕》以雨燕这一灵动意象串联北京的今与昔。梁小兰的组诗《故园无恙》从瞬间感触提炼细腻情思。谷禾的组诗《终曲与即景》对生命、自然及世间万物抒发悠思。文西的《朴素的观念》描述农民生活观念和生存哲学。兰秋的《实习札记》定格城市打工人劳作的日常画面。

  2024年,北京诗坛还涌现出带有新工业美学韵味的诗歌。如徐春芳的《虚拟世界》反映科技时代人们情感体验的断裂与重构。张彤的《按键》从按键的动作牵连出数字时代人与技术介质的微妙复杂关系。王学芯的《智能时代》渲染高速运行的智能机械对现实和内心的冲击。

 

文学评论呈现新北京气派

 

  2024年,北京文学评论直击新时代文学宏观态势和作家作品个案的成果愈加丰硕。

  白烨的《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宏观阐发新时代人民文艺理论。李杨的《〈讲话〉的“辩证法”及其理论潜能:从周扬谈起》重温《讲话》在多重辩证关系上的“复调文本”性质。孟繁华的《那可能不是一个问题》提倡将文学研究的历史化范式视为“对话”。张光昕的《九十年代诗歌有限公司》在回望中发出“未来诗学”呼唤。

  此外,孙郁的《孙犁为何不属于新京派》、程凯的《农村知识青年出路、前途问题的丁玲式书写》、王秀涛的《莫言小说〈蛙〉的手稿及相关问题》等对经典作家作品作出新解,徐刚的《喜剧、正剧与年代剧:&濒诲辩耻辞;新东北文艺&谤诲辩耻辞;的多重文化张力》、霍艳的《&濒诲辩耻辞;素人写作&谤诲辩耻辞;的跨媒介传播与内核变异》、王秋实的《成为时代符号的〈黑神话:悟空〉》回应文学新话题和新文艺现象。

 

多彩文学活动释放强效能

 


2024北京文化论坛&濒诲辩耻辞;中国当代文学的&濒蝉辩耻辞;出海&谤蝉辩耻辞;之 之路&谤诲辩耻辞;沙龙

  2024年北京的文学活动多姿多彩(平均每月20多场),充分体现了全方位触达的强效应。如中国作协举办的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新大众文艺研讨会、港澳作家回家活动周、科幻科普作家活动周,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与北京出版集团等共同主办的第九届北京十月文学月。12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启动“百名作家进百村创作计划”,着力书写新时代首都“山乡巨变”。2024北京文化论坛&濒诲辩耻辞;中国当代文学的&濒蝉辩耻辞;出海&谤蝉辩耻辞;之 之路&谤诲辩耻辞;沙龙、“北京作家日”等活动有力推进中国文学国际交流。

  致敬文学先贤,赓续文脉传统,有助北京文学守正创新。2024年,中国作协举办了金庸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罗广斌诞辰100周年纪念座谈会、贺敬之 之创作85年座谈会、纪念王瑶先生诞辰110周年新书发布会、纪念丁玲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举办了老舍先生诞辰125周年和杨沫诞辰110周年两次系列纪念活动。

  回顾2024年,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和文学高地的地位不断巩固,北京文学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社会文化生态条件日益优化。北京作协、北京老舍文学院、北京文学期刊中心在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指导下积极联动;首都文学界与北京各级出版机构和文艺媒介围绕首都四个服务重要功能密切合作;全市各区文联作协与图书馆、书店等文化场所举办基层文学活动实现常态衔接。新的一年,北京文学将乘势迈入步履更坚实的发展新阶段。

 

 


李林荣

  李林荣,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兼文学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作家协会理事,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


 


文艺家协会

联系电话:(010)66022629 电子邮箱:beijingwenlianwang@126.com   
意见建议征集邮箱:bjwlyjjy@bjwl.org.cn&苍产蝉辫;邮编:10003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京ICP备09025795号
版权所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2013-2025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