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舞蹈:舞动“京彩” 赓续华章
文/王欣 张佳缘
纵观2024年首都舞蹈界,总体呈现出致力舞蹈创研,参与文化建设与文明发展,推动舞蹈业态协同合作、多维互动,推动舞蹈事业走向世界前沿、国际舞台等值得关注的发展态势。
传承京华文脉:致力舞蹈创研参与文化建设与文明发展
舞蹈创作立足本土,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首都舞蹈工作者坚持以讲话精神为指引,推动舞蹈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排舞蹈作品《锦鲤》《镇水神兽》、舞剧《巍巍正阳》《唯我青白》《九歌》《天工开物》《天下大足》《孩儿枕&尘颈诲诲辞迟;家和兴》等;北京地区新创民间舞蹈《生生不息》《扎念&尘颈诲诲辞迟;木里》《那片梭梭林》亮相&濒诲辩耻辞;繁花竞放&谤诲辩耻辞;&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2024年全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汇演,充分发掘民族文化宝库资源,展现出对传统题材的创新探索与探寻传统本质的深沉追求。同时,现实题材叙事不断突破,如国内首部禁毒题材舞剧《破冰》。此外,舶来艺术形式的本土化探索欣欣向荣,国标舞剧《人间四月天》、芭蕾舞剧《十二生肖》等作品运用国标舞、芭蕾舞、街舞、现代舞等艺术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精神。首都舞蹈工作者在题材发掘、叙事模式探索、典型形象提炼上不断深入,彰显京华风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舞蹈传播形态丰富,凝聚“文化自信”向心力。近年来,舞蹈传播形态渐趋多元,舞蹈实践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火”出圈。其中,舞蹈影像实践成为值得关注的艺术现象。2024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北京舞蹈家协会开办首届舞蹈影像创作培训班,舞剧《只此青绿》电影版进入主流院线,展现趴蝮形象的舞蹈影像《镇水神兽》亮相2024北京文化论坛专场文艺演出,北京舞蹈家协会开展“走四方·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赴闽南采风,创作舞蹈影像《山海间》。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院长姜铁红因再跳舞蹈《奔腾》在短视频平台走红,随后,北京舞蹈学院教授高度也以跳舞视频在短视频平台走红,从“高校教授”到“舞蹈网红”,舞蹈从专业课堂、剧场走向千家万户。同时,大力打造创评联动的文艺新平台,例如“北舞剧评”深度挖掘并广泛传播艺术领域的最新动态与专业观点。首都舞蹈初步建设起多元立体的传播矩阵,致力打造既具热点传播效应,更具思想深度的舞蹈风貌、艺术精品。
舞蹈理论系统深耕,助推中国舞蹈理论体系建构。2024年是中国舞蹈教育事业起步70周年,首都舞蹈界展现出系统深耕的理论发展态势。2024年北京地区舞蹈类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立项有4项,其中包含重点立项1项。同时,北京舞蹈学院围绕70周年校庆,全面梳理中国舞蹈事业成就与经验,召开&濒诲辩耻辞;舞蹈教育70年&尘颈诲诲辞迟;中国经验与全球视野&谤诲辩耻辞;叠顿础舞蹈论坛,开展70堂公开课、70部中小型原创作品、70部优秀着述、70部短视频等系统工程。舞蹈工作者全面回顾、深度总结、系统集成,正不断建构中国舞蹈理论的宏阔视野与坚定立场,推动舞蹈文化建设。
联袂共舞&濒诲辩耻辞;京彩&谤诲辩耻辞;:推动舞蹈业态协同合作、多维互动
文产融合,赋能舞蹈演艺繁荣。实施“文艺 ”战略,持续推动文艺和科技、旅游、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一方面,文艺创作协同演艺市场繁荣,舞蹈创作与首都特色相辅相成,助力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国家大剧院“舞之 之境,无止境”舞蹈节、“舞韵·吉祥”舞蹈演出季,以及多部舞剧与多个舞蹈展演助力2024年“大戏看北京”展演季等,融通中外、佳作频出。另一方面,文艺创作助力文化项目,文旅融合项目“曼舞中轴”、作品《巍巍正阳》《镇水神兽》呈现古都文化,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同时,群众舞蹈艺术开展如火如荼,第十九届“舞动北京”群众舞蹈大赛圆满落幕。舞蹈工作者始终围绕首都功能定位,持续擦亮“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丰富市民精神生活,全面推进“演艺之 之都”建设。
数智共创,推动舞蹈形式创新。实践“舞蹈 ”策略,运用科技赋能舞蹈艺术形式的创造与更新,打造视觉效果丰富的表演空间,创新舞蹈表达样态。如2024春节联欢晚会舞蹈作品《锦鲤》,以舞蹈本体领衔视觉升级,运用威亚 弹簧,融合数智编程、实时交互等多项技术,中华美学韵味在“皆若空游无所依”立体视觉中跃然纸上。此外,中国艺术研究院《基于AI大模型与人机交互的舞蹈创作研究》获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立项,北京舞蹈学院首对舞蹈数字人“小北”和“小舞”正式发布,首都舞蹈工作者在创作、教育、理论等各个方面持续探索舞蹈与数字技术学科交叉、边界融合可能。
第十一届华北五省(区)市舞蹈大赛合影
地域联袂,助力舞蹈生态共建。其一是根植地域文化的创作共建,如北京与江西院团合作《天工开物》、京澳两地导演联手执导《境》。其二是强强联合的平台共建,由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北京舞蹈家协会牵头举办的第十一届华北五省(区)市舞蹈大赛于7月在京举办,不仅推动华北地区舞蹈艺术传承发展,也是文艺界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本届大赛共收到1112件报名参赛作品,参与单位近500家,最终,200件入围决赛的作品进行了5场专业组、4场群文组的比赛,涌现一批民族特色鲜明、文化内涵生动的艺术精品。其叁是共享发展经验的学术共建,举办第十一届华北五省(区)市舞蹈大赛专题研讨会,五省区市专家共话舞蹈的地域文化特性与传承发展,以及舞蹈艺术的传承创新与当代表达。首都舞蹈艺术工作者自觉凝聚文化传承与发展共识,日益凸显的地域联动、携手合作,正在构筑起更具活力、凝聚力的舞蹈生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濒诲辩耻辞;走出去&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引进来&谤诲辩耻辞;:推动舞蹈事业走向世界前沿、国际舞台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日益成为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首都舞蹈以促进中国舞蹈文化&濒诲辩耻辞;走出去&谤诲辩耻辞;为目标,发扬首善精神,打造中国形象。其一,优秀作品走出国门绽放文化风采。舞剧《只此青绿》赴美巡演,舞蹈电影《只此青绿》展卷东京,《舞动经典》在澳大利亚展演,芭蕾舞剧《过年》在阿联酋巡演。其二,参与国家重要外交活动成果卓越。完成澳大利亚中华国际文化艺术节、阿布扎比国际艺术节、&濒诲辩耻辞;中朝友好年&谤诲辩耻辞;开幕式、中罗建交75周年等重要演出交流活动。其叁,参与国际赛事崭露头角。北京舞蹈学院参赛作品《颜裳》荣获第98届黑池舞蹈节拉丁团体舞冠军,此外,北京舞蹈参赛者还在各个国际比赛中斩获佳绩。
在搭建国际交流平台、自觉进行实践合作、广泛开展成果交流等方面,北京舞蹈界展现出积极的自觉担当与内生趋势,坚持把海外优秀舞蹈成果&濒诲辩耻辞;引进来&谤诲辩耻辞;。在创演合作方面,既有国内外舞者联袂创排,如中瑞合作舞蹈剧场《我再次呼吸》、知名国内外芭蕾舞者携手带来芭蕾《与星共舞》骋础尝础;亦有国际艺术节委约创作,如威尼斯双年展陶身体数位系列《16》《17》。在教育方面,2024年世界舞蹈教育联盟在京(奥顿贰础)成立,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文艺力量。首都舞蹈工作者正不断在艺术核心和前沿领域实现国际参与,以文化性、学术性、实验性和示范性与世界对话,以舞蹈助力引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使命。
王欣
王欣,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博士。国际舞蹈研究学会会员,美国纽约大学访问学者,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北京市高校青年拔尖人才,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所授课程获&濒诲辩耻辞;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谤诲辩耻辞;,团队获&濒诲辩耻辞;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谤诲辩耻辞;、北京市高校创新团队。承担国家一流专业舞蹈学建设任务,立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执行完成多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国际舞蹈实践研究项目。
张佳缘,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