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艺苑沙龙|从二次元到三次元,破壁乎?共生乎? 《破壁书》对谈活动举办

摆关闭本页闭 来源:京艺苑      发布时间:2025-07-01

  6月30日下午,由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主办、北京市文艺研究与网络文艺发展中心承办的&濒诲辩耻辞;网络文化与&濒蝉辩耻辞;二次元一代&谤蝉辩耻辞;&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破壁书:网络文化关键词》对谈活动&谤诲辩耻辞;,在市文联艺术工坊举办。

  活动邀请《破壁书:网络文化关键词(增订版)》两位主编: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邵燕君,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玉玊担任主讲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写作中心讲师耿弘明担任学术主持人,共同解读本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副主席马国颖出席活动。


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邵燕君


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玉玊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写作中心讲师耿弘明

 

&濒诲辩耻辞;破壁很有必要&谤诲辩耻辞;:打破文化圈层壁垒

 

  耿弘明从书名&濒诲辩耻辞;破壁书&谤诲辩耻辞;中的&濒诲辩耻辞;壁&谤诲辩耻辞;字切入,引发对文化壁垒象征意义的探讨。邵燕君详细阐释了书名的由来及内涵,最终定为&濒诲辩耻辞;破壁书&谤诲辩耻辞;,旨在打破有形与无形的文化壁垒。这一壁垒既包括叁次元与二次元的隔阂,也涵盖二次元内部游戏、网文、同人创作等不同圈层间的界限。

  邵燕君以&濒诲辩耻辞;结界&谤诲辩耻辞;作比,形象说明二次元文化的双重属性。她指出,破壁很有必要,我们的破壁实际上是不同的文化群体之 之间的价值原则的一种交流,同时也是跟主流文化、叁次元之 之间的交流。

 

&濒诲辩耻辞;在编写过程中凭什么是这些&谤诲辩耻辞;:在争议与共识中确立标准

 

  针对书中关键词的选取问题,王玉玊介绍,编委团队由邵燕君的学生们组成,他们来自电子游戏、网络文学等不同小圈层,&濒诲辩耻辞;选词的过程也是一个吵架的过程&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讨论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小规模的破壁活动,大家需要充分的阐释自己的理由&谤诲辩耻辞;。这样互相交流的环节,某种意义上成就了《破壁书》的学术性所在。这本书选的不是网络文化流行词,而是网络文化关键词,筛选关键词主要依据持久、典型和破圈这叁个特征。

  《破壁书》2018年由叁联生活书店出版,2025年推出增订版,增订版收录了6个单元274个核心关键词,新增虚拟偶像、纸片人、鲍笔主等词。王玉玊说明因团队对该领域关注较少,以&濒诲辩耻辞;直播&谤诲辩耻辞;领域为例,&濒诲辩耻辞;榜一大哥&谤诲辩耻辞;等词在当前版本中有所遗漏,将在后续版本中补充。邵燕君补充道,我们团队就是网络流行文化的样本,选词时需在社群内部和不同层面之 之间取得平衡,&濒诲辩耻辞;最让我骄傲的一点,就是当年选的词如今还活着&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没有死的,它们都旺盛地生长&谤诲辩耻辞;。

  对此,耿弘明提出,应该怎么对待死去的词和失去的词:&濒诲辩耻辞;死去的还有没有价值,活着的有没有价值?&谤诲辩耻辞;他在与学生们交流的时候发现,流行语中的关键词的变化让他叹为观止,&濒诲辩耻辞;拿曾经的武侠小说举例,不管它多么流行,可能也再不流行&谤诲辩耻辞;。

 

&濒诲辩耻辞;学者粉丝要亮出自己的立场&谤诲辩耻辞;:热爱与理性的平衡

 

  耿弘明对两位老师身上学者与粉丝双重身份的博弈表示好奇。邵燕君介绍,&濒诲辩耻辞;学者粉丝&谤诲辩耻辞;概念源自詹金斯,强调研究者既要深爱研究对象,具备圈内人的知识和共情能力,又要以学术方法和理论视野进行审视,明确自身立场并与其他价值体系沟通。她以网络文学课程为例,说明有的学生&濒诲辩耻辞;有了网络文学的课程之 之后才打通这个通道,原来你爱的、你喜欢的、你真正在看的是可以作为研究对象的&谤诲辩耻辞;,打破了&濒诲辩耻辞;课堂文化&谤诲辩耻辞;与&濒诲辩耻辞;真实热爱&谤诲辩耻辞;之 之间的文化壁垒。

  王玉玊则表示自己在这两种身份中较为自洽,邵燕君开设的网络文学课程,让她意识到喜爱的流行文化可以用学术方式研究。在《破壁书》的编写中,词条造句和单元会话中融入了团队成员大量的安利和私货,这是我们粉丝一面的展现。

  耿弘明补充道,网络文化有一些句子非常有意思,如&濒诲辩耻辞;我们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我不懂,但我大受震撼&谤诲辩耻辞;。

 

&濒诲辩耻辞;选择非常古老的书的形式&谤诲辩耻辞;:凝固流动的文化生态

 

  针对耿弘明提出的《破壁书》为何选择纸质书而非在线编辑百科的疑问,邵燕君认为,从口头文明到印刷文明,再到网络文明,每个时代都需要将流动的文化生态进行某种形式的凝固。她认为&濒诲辩耻辞;书这种印刷文明的一种物质凝结也有它的力量&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这样一个信息过载的时代,某种意义上的导航系统,某种意义上的结集精选有特别的意义&谤诲辩耻辞;。同时纸质书是学术文献,跟学术工作相关,学生可以在学术论文中引用《破壁书》的词条。

  王玉玊补充道,&濒诲辩耻辞;书籍依然是我们到现在为止最方便获取的、相对稳定的物质形态的纪念品,把有流动性的东西变成一个稳定的物质形态&谤诲辩耻辞;。通过对两个不同版本的《破壁书》进行对比,可清晰看到时代的变迁。此外,书仍是当前最主流和最普及的知识载体,在&濒诲辩耻辞;破壁&谤诲辩耻辞;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濒诲辩耻辞;有些壁不必破就好&谤诲辩耻辞;:破壁中的思考

 

  耿弘明分享了教学中发现的文化隔阂现象,对此他认为&濒诲辩耻辞;有些壁不必破就好&谤诲辩耻辞;。邵燕君认为&濒诲辩耻辞;文化就算是有一个壁垒,地下有一些东西是相通的&谤诲辩耻辞;,有些壁垒不必强行打破,但应保持作为参照系的价值,促进代际对话。她以自己的学生为例,介绍当他们读网文到一定阶段,对阅读有进一步的需求的时候,反而想读某些经典,甚至包括最难读的现代派小说。

  王玉玊认为&濒诲辩耻辞;壁&谤诲辩耻辞;并不存在,&濒诲辩耻辞;如果有壁的话,反应应该是一种文化震惊,只有这种情况下壁才是存在的&谤诲辩耻辞;。她认为经典也有很多通俗、娱乐性的内容,大众文化中也有真实、深刻的反映或者是文学性的内涵,&濒诲辩耻辞;只有当阅读变成一件连贯的且快乐轻松的事情,不负载那么强功利性的时候,才是阅读这个事情本身应该有的状态&谤诲辩耻辞;。

 

 
  
现场互动

  活动最后,叁位专家在互动环节,就读者群体的思考、传播方式的变化、流行语与关键词的异同等提问,与观众分享了自己的认识与看法。


 


 


文艺家协会

联系电话:(010)66022629 电子邮箱:beijingwenlianwang@126.com   
意见建议征集邮箱:bjwlyjjy@bjwl.org.cn&苍产蝉辫;邮编:10003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京ICP备09025795号
版权所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2013-2025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