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间性小说诗学的实验
——陆源长篇小说《瀛波志》分享会举办

摆关闭本页闭 来源:京艺苑      发布时间:2025-08-25

  8月21日,陆源长篇小说《瀛波志》分享会在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艺术工坊举办。此次分享会由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主办、北京作家协会承办、上海文艺出版社协办。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党组成员、副主席赖洪波出席会议并讲话,北京作协秘书长史燕明主持会议,《十月》杂志编辑、青年诗人江汀担任学术主持。

  首都师范大学燕京讲席教授、人文社科学部主任刘文飞,《十月》原副主编、作家赵兰振,北京作协理事、北京联合大学中文系主任王德领,北京作协理事、《中国作家》主编李云雷,北京作协理事、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副主编刘大先,《民族文学》二编室主任安殿荣,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文艺研究》副主编李松睿,鲁迅文学院教师叶怡雯等专家参与研讨。《中国作家》编辑、《瀛波志》作者陆源出席分享会。

  长篇小说《瀛波志》是北京作协第五届签约作家项目之 之一,2025年4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延续了陆源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中充满了繁复的意象、丰沛的语词和浓烈狂放的诗意,同时涉及历史学、社会学、哲学、物理学等多学科交叉内容,被称为&濒诲辩耻辞;陆源最复杂的小说文本&谤诲辩耻辞;,是一部对读者来说很有阅读挑战的作品。《瀛波志》一经出版,就受到评论界、媒体的广泛关注,并入选中国作家网文学好书、春风月榜5月好书、南方周末6月文化榜图书(虚构类)、探照灯好书等多个榜单。

  分享会上,各位专家充分交流、深入研讨,从不同角度解读这部作品在叙事结构、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实验性、创新性、复杂性,同时为当代青年写作的创新创造提出了很多思考和探索的方向。


首都师范大学燕京讲席教授、人文社科学部主任刘文飞

  刘文飞指出,《瀛波志》大致可以归纳为&濒诲辩耻辞;间性小说诗学&谤诲辩耻辞;的总体特色。表现为虚构和非虚构紧密的纠缠、互相的转变;诗和小说文体的交织;当下和未来之 之间、史诗性和科幻的兼容;文字风格上的反诗性;写作态度的游戏成分,这是很高意义上的&濒诲辩耻辞;玩&谤诲辩耻辞;,但是陆源玩的目的不在于游戏本身,而是一种苦作,这是写作态度上的间性。


《十月》原副主编、作家赵兰振

  赵兰振指出,陆源的《瀛波志》是完全创新的,从整体构思到语言叙述、写作技巧,都在创新。首先,陆源的小说进行了汉语的大展览,把汉语无一字、无一词、无出处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其次,《瀛波志》里涉及大量知识,让我们反思如何利用知识的密度为小说最终的效果起到推进作用。第叁,对于事件的环节问题。陆源用大量密集的事件环节累积,来阐述哲理,深入真实,与展现细节有同样的效果。陆源开辟了一条通向真实的崭新途径。


北京作协理事、北京联合大学中文系主任王德领

  王德领认为,《瀛波志》是一种大方位、宏观式、全景式的知识密集型写作,体现了陆源作为一位具有丰富学识的小说家的特征。作品从结构上来说很下功夫,小说附录做了许多索引,但它又不是学术着作,具有丰沛的幻想、虚构的元素,历史和现实交织,并间用诗歌作为调剂,且拥有繁复的意象、丰沛的想象力。这是知识性写作密度和厚度的体现,也是一种非常先锋的写法。他指出,陆源对机械神教派的强调,体现了后工业时代或者人工智能时代的本质。


北京作协理事、《中国作家》主编李云雷

  李云雷认为,《瀛波志》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式的小说。陆源把不同的知识、经验与想象,融合成整体性的艺术作品,同时立足现实之 之上,深入历史、深入对星系的想象,用一种文明史的视野观照笔下的人物。陆源的作品中,既有对先锋文学精神的继承,又与20世纪80年代的先锋不一样,是新世纪新的先锋探索。他应该有更大的野心,深入探索20世纪之 之后、新世纪人类、人心与人性新的变化。


北京作协理事、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副主编刘大先

  刘大先谈到,给陆源的《瀛波志》命名非常艰难,因为它是观念性的智性写作,他在进行自我的思想实验。其次,陆源也在进行语言和意识的实验,用雅言体和译言体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第叁,《瀛波志》有一种南方气质,这来自于楚辞、汉赋的博物学的传统。第四,《瀛波志》代表了一种保持精英姿态和智性想法的异质性写作的风格,这种异质性的写作在将来一定会有它的一席之 之地。


《民族文学》二编室主任安殿荣

  安殿荣认为,《瀛波志》既是对世界、对宇宙的认知之 之书,也是作家的思想之 之书。《瀛波志》看起来体量庞大、难以把握,但实际上可以把这部作品的发韧想象为作家活跃思想的一个最基本的单元。这个单元被打开后,依然是一个浓缩且浩瀚的宇宙。《瀛波志》就是阅读《瀛波志》的工具书。作家的思考和创作在这部小说中完美结合,可以看作是一次知行合一的文学实践。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文艺研究》副主编李松睿

  李松睿认为,《瀛波志》对小说文体的可能性进行了实验,这就要求读者必须对文学持开放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寻找到有趣的、开心的阅读体验。陆源特别善于制造拗口的行文方式,他好像是在和读者做一种语言的游戏。作为智性写作的代表,《瀛波志》不管是对于中国文学题材的拓展,还是在语言实验方面,都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


鲁迅文学院教师叶怡雯

  叶怡雯认为,《瀛波志》既观照真实的社会现象,又借此展开超越现实的想象与思辨。作家将自己的思考,以及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分置在不同的人物身上,并让他们进行对话、互动,进而有效地将个体生命体验和文明发展、宇宙进化等宏观命题勾连起来。&濒诲辩耻辞;时间&谤诲辩耻辞;是贯连全书的重要元素,时间的流逝、文明的起伏、人文的感慨,让作品具有了深沉的况味。


《十月》杂志编辑、青年诗人江汀

  江汀指出,《瀛波志》几乎不同于文学史上已知的任何作品。我们要做好面对一部重要作品的准备,它的重要性往往并不是马上就会被我们和&濒诲辩耻辞;现场&谤诲辩耻辞;知道的,这样的作品往往自带一种奇异的滞重。作为同时代人,面临这个时代的提问,陆源的实践为他提供了一份答案,而与此同时,他的实践又形成了一个新的漩涡、新的提问。


《中国作家》编辑、《瀛波志》作者陆源

  陆源向与会专家表示感谢,他谈到,人类的知识最初产生的时候,都是完整的一块,然而由于社会分工的原因,这些知识不可避免地被分类。像《史记》那样的&濒诲辩耻辞;史家之 之绝唱,无韵之 之离骚&谤诲辩耻辞;的盛景,在现代已经难以做到。这些知识部类有没有可能有一天又会合在一起?这是《瀛波志》想要去完成的一次挑战。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党组成员、副主席赖洪波

  赖洪波指出,陆源作为新北京作家群的一员,他的写作表现出强烈的异质性的风格,具体来说就体现为新的文体、新的观念、新的表达,这种异质性写作对于&濒诲辩耻辞;新北京作家群&谤诲辩耻辞;的总体创作是非常好的补充。她对陆源小说中的实验性、创新性表示肯定,指出新时代的青年作家应始终坚守对文学的赤诚之 之心,孜孜以求,不断探索新的写作手法和艺术表达,让文学的园地百花齐放、芬芳满园。


 


 


文艺家协会

联系电话:(010)66022629 电子邮箱:beijingwenlianwang@126.com   
意见建议征集邮箱:bjwlyjjy@bjwl.org.cn&苍产蝉辫;邮编:10003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京ICP备09025795号
版权所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2013-2025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